close
網友分享:要採收肥大馬鈴薯的育苗新招。
http://lohasnanako.pixnet.net/blog/post/192632271
參照網友這篇,開始我的「美國馬鈴薯」種植記錄。
話說接到命令要我到X聯購買洋蔥、香菇、馬鈴薯...
就想說順便來種種馬鈴薯好了。
本來拿了一袋3顆表皮光滑棕黃色的馬鈴薯,
就印象中很常見的那種跟雞蛋大小的馬鈴薯,
後來在隔壁櫃看見標語寫「台灣馬鈴薯」,
像我這麼愛國的,當然放回剛剛那一袋,買台灣產的。
台灣產的馬鈴薯看起來還真不討喜,黑黑的很粗糙,
不過我還是愛呆丸啦~
回來之後準備拆開保麗龍盤上的保鮮膜,
怎麼上面標籤寫「美國馬鈴薯」呢?
貼錯了嗎?標語明明斗大寫著「台灣馬鈴薯」啊~
怎麼一回事?還是我拿錯層了?
百思不得其解...算了!
都是馬鈴薯,買了就種吧!
2015.10.05
參照網友的說明,以後要撥下馬鈴薯苗,
而苗株主要還是靠薯塊養分,
所以使用空間不需大,鮮奶瓶割開就夠,
底下鋪培養土讓土層鬆鬆的,以後好撥開種苗不傷根鬚。
趁長苗這段時間(若有長出來的話),
想想要用什麼容器來種植比較好......
2015.10.16
愛呆丸的我又買了一顆台灣馬鈴薯來種。
幾天忘了看,美國的竟然發霉了?
可能有去碰撞到導致?畢竟坐長途飛機(船)而來!
而台灣馬鈴薯晚了好幾天放入,都已經長芽了,
美國的才長那麼一點點?還在暈機(船)嗎?
2015.10.20
台灣馬鈴薯已經冒苗出來了!
而美國的持續的發霉中~~~
將發霉的挖掉,沒有燒草木灰,直接灑上活性炭粉,
希望這樣可以抑制發霉,不然再爛下去就沒得吃了!
話說,美國馬鈴薯怎麼發芽的速度這麼慢?有被動過手腳嗎?
2015.11.01
馬鈴薯快要分苗定植了,一直在想怎麼種?
想過用裝菜的竹簍,可是經過菜市場沒看到有人丟棄,
若用竹簍得每次種得每次去找竹簍,有點麻煩,
那就慘慘花錢買這種「大雙耳林」置物籃,
材質為聚丙烯(P.P.)材質,不怕風吹日曬雨淋可重複使用,
直徑約46公分、高度有27公分,這樣應該夠馬鈴薯伸展,
這幾天就先布置好,一分苗就可以馬上定植!
2015.11.02
早上看小苗已經很高了,該分植了!
怎麼長這麼快呢?
幸好都準備好了,趕緊來布置。
收集附近的乾雜草來當底,避免溪沙流出,
而溪沙先混了三分之一泥炭培養土,
再加一些粉狀有機肥料當基肥,
看老外的種植教學要持續培土上去,
才有利馬鈴薯生長數量,
所以先撲三分之一盆高來當基沙。
哇賽!
這麼多根怎麼分啊~
這下傷腦筋了!
先把小苗從馬鈴薯身上扳開,想不到一扳就開了?
可能是芽眼很小,所以很容易就分離了!
因為根全部纏繞在一起,
只好拿起剪刀含根+培養土,剪出一塊約八公分大小來定植,
希望這樣不會傷害太多而能正常生長。
其實一個芽眼有長出二、三株苗捏~
本來想一盆一苗,那我盆子不就要買很多,
想想還是種在一起好了,不然盆子也是要花69元買。
先這樣試試,累積經驗看看,
若種兩苗導致空間不足的話,下次再來改進。
2015.11.04
主力的三簍都完成,後續的小苗就要找地方來種了!
這次用了三顆馬鈴薯+一顆美國馬鈴薯,
一顆馬鈴薯就會長出好多小苗,
後續的小苗沒有置物簍來種,這下又要傷腦筋了!
2015.11.06
早上又弄了三盆,三顆馬鈴薯苗已經用了六盆,
還有芽眼繼續長出小苗,到時又要多弄幾盆了!
話說上次買紅色置物簍花69元,
這黑色水果簍一樣大才25元,挖咧~~~
早知道應該多跑幾間大賣場看看,免得多花錢!
這是老外分享馬鈴薯種植方式,
意思就是馬鈴薯苗長高就培土上去,
一直培土上去,只露出前端一些葉子就好,
就是讓每節都能發根長出馬鈴薯來,(跟地瓜一樣?)
莖根越長、馬鈴薯就長越多。
用老外的方式來試試,培土到前端葉子處。
等到無法再培土上去就放任生長,
希望這樣的方式能多長出幾顆馬鈴薯來。
2015.11.13
三顆馬鈴薯苗已經移種7盆,現在還有一苗準備移種。
其他的芽眼還陸續長出小苗,最後不知能種幾盆?
而右邊的「美國馬鈴薯」也長出小苗,這也長太慢了吧!
可見準備出國時一定有被動過手腳,不然不會這麼慢!
2015.11.14
馬鈴薯生長的速度真快,
左邊的第7盆跟右邊早上剛弄好的第8盆苗比較。
若一盆可以長出10顆,那不就有80顆了?哈哈!
過幾天第9盆就會出現了!
2015.11.17
第6盆單一苗掛了?
沙好像被鑽過?表面裂開?
有老鼠?還是W有過來施肥?
澆了水,看能不能活過來?
再種一盆,第9盆了。
從一個芽眼掰開就有5株苗,
5苗種在一盆不知會不會太擠?
還是以後會爆生?
2015.11.21
聽說美國的尺寸都比較大,那就用大盆子來種!
台灣的這盆就是第10盆,且用的盆子比較貴,要25元。
美國用的盆子多少錢您知道嗎?才10元而已,差太多了吧!
因為看到菜市場前一堆就問一下,店家說收10元就賣我10元,
真是佛心來著,不過真的太大了,不然小一號會剛好說!
2015.11.24
第11盆了,若不當鄰長其實孵一粒馬鈴薯就夠了!
一粒至少也會有四、五個芽眼冒芽,
一個芽眼也會長出三、四株苗。
現在盆子越擺越多,這三粒馬鈴薯的芽眼還再冒新芽,
有點打算整粒用大盆子給它埋下去了。
2015.11.30
第12盆馬鈴薯出現。
看發芽情況,應該再一盆,
然後三粒種薯我就用大盆子種一起,
就隨它們自然生長了!
2015.12.11
左邊第13盆馬鈴薯完成。
剩下的苗,明天再弄一盆;
三粒種薯種一盆,這樣總共就有15盆。
好像搞太多了,明年孵兩粒馬鈴薯就好,
不然長太多來不及吃,發芽後只能當堆肥了!
第2盆美國馬鈴薯,只有兩盆。
沒去碰不知道,整個種薯只剩外皮,肉呢?
台灣馬鈴薯孵苗後,都還是整粒硬梆梆,
那不是爛了就是全化做小苗的養分。
現在得等三個半月才有台灣產的進口馬鈴薯吃了!
2015.12.13
第14盆,出苗的最後一盆全種在一起。
剩下就是那三顆種薯了,
明天上午要去中埔某香菇農場載廢包回來,
有點打算種薯全用這香菇木屑來種看看,
看老外家庭種植也都是用培養土來種馬鈴薯。
2015.12.21
最後這三顆種薯全種再一起,
看看三顆能再種出幾粒馬鈴薯?
這三顆種薯不用溪沙混培養土種植,
就直接用香菇木屑來種植,
感覺就像直接用培養土一樣。
看老外家庭種植也都用培養土,
試試用這種香菇木屑種植的成果如何?
2016.01.04
這兩天下雨,怎麼枯萎了?
是下雨帶太多PM2.5細懸浮微粒下來嗎?
不然怎麼會這樣?
會不會沙子蓋太多、太重壓傷了?
反觀用香菇木屑整粒種薯種植的長得快又粗。
用木屑與溪沙兩者種植比較;
用種薯與苗根兩者種植比較;
年底再次種植時,就能採用最好的方式。
這次算經驗累積學習。
2016.01.25
把已經枯死的馬鈴薯盆倒出,沙子要另外利用,
結果發現3粒大拇指般大小的馬鈴薯仔!
從種下到枯死大概經過45天,應該,我想;
其他還有8盆枯死的,再來找找有沒有馬鈴薯仔,
搞不好還能找出二十幾粒馬鈴薯仔,哈哈!
2016.01.26
昨天清出一盆,今天把剩下枯死8盆清出,
哇~一共有這麼多馬鈴薯,一餐吃不完了!
當初三粒種薯,就比最左手邊那粒大一點點而已,
竟然能種出最右邊那粒巨無霸,真讓人高興!
還有4盆現在還活著,真期待最後能長出幾粒。
美國馬鈴薯也枯一盆,另一盆種薯的還活著。
清出這盆才發現兩粒?小雞蛋大小?
這兩粒加起來也大概種薯的五分之一大而已,
用超大盆種,種出這樣?真失敗!
現在只能看種薯那盆能不能夠回本了!
2016.02.04
寒流過後又掛三盆...
現在只剩大盆美國馬鈴薯跟兩盆台灣馬鈴薯,
這三盆已經種植七、八週了,應該有小馬鈴薯可挖,
過兩天挖起來剛好拿來當過年菜。
2016.03.11
美國馬鈴薯株已經枯萎,開挖...
結果僅有一粒?一粒?一粒換一粒??
當初整粒種薯埋下去,最後還是一粒?
說好的一粒換十粒呢?
這粒比種薯大一點,下次再接再厲!
2016.03.28
這是最後一盆用三顆種薯來繁殖的,
三顆種薯換十幾顆馬鈴薯,哈哈!
下次種植要採切塊留芽點的方式,
就是依據農業改良場的栽培管理技術的說明。
看到時候採一半溪沙、一半香菇木屑或全用木屑來種,
收穫量應該會比這次好很多。
第二次種植記錄 |
2016.12.14
本來沒打算今年再種,因搬到新地百廢待舉...
不過女王從娘家帶回發芽的馬鈴薯,只好...
將發芽的芽點切塊,先放置幾天讓切口收水癒合。
早上就將薯塊放置在挖深的機車輪胎盆內輕覆土,
等新苗長出再追肥、培土,一層層覆土上來。
2016.12.27
種下才13天,新出苗已經長這麼高了?
今天來給它追肥、培土,讓它長更高,
使用含磷鉀肥較高的「有機肥」,自己吃安心。
怕肥傷,因為無法拿捏肥料,只好少量的下,
因馬鈴薯長得很快,得培土好幾次,
所以每次培土前就灑少量肥粒後覆土,
這樣就不怕肥傷了!
當初挖深種,現要培土就把周圍的土撥下來,
慢慢的、小心的,把土蓋到苗尖處,
往後苗越往上長,就會從培土後的莖節處長根,
而這些根就是以後長出一顆顆馬鈴薯的地方,
所以培土越高越大堆,就有可能長出一大堆馬鈴薯。
2017.01.03
第一次培土才過七天,馬鈴薯就長這麼高了,
不得不再次進行培土,這樣才會長更多馬鈴薯。
培土前先將溪沙與豬屎肥跟磷鉀粒肥混合,
小心把沙慢慢覆蓋上去,儘量不要壓到葉子,最後露出莖尖即可。
這次肥料下得多,別再長出只有玻璃珠大小,雖然一口剛剛好,
不求多、只求大顆就行,這樣就能做薯片來吃看看了!
2017.02.27
最近一直看著馬鈴薯漸漸枯萎?
是時間到了嗎?才兩個半月捏?
只好先將左邊比較枯萎的四盆先開挖,
搞不好裡頭已經長得滿滿都是馬鈴薯?
好期待~~~
啥?...啥啥?...啥啥啥?......
第一盆開挖就三顆?三顆?三顆?
三塊種薯換三顆馬鈴薯,這......
老天啊~~~
耶~第四盆撥掉上頭的沙就看到六顆,
若再挖下去不就...這下卯死了~
第四盆挖出的馬鈴薯就這麼多,
三塊種薯換這些,從來就沒這麼多過,
終於不用一顆換一顆了,真令人高興~
後面還有四盆,過幾天想吃薯條再來開挖~
2017.03.02
早上再挖一盆,哇~有這麼多啦~超讚的~
從沒想過能有這麼多的收獲,真讓人高興!
感覺馬鈴薯超好種的,怎麼種都有得吃,
下次應該來種一整排,這樣應該有得賣了~
2017.03.05
早上又挖一盆,還是這麼多,高興~
還剩兩盆可以挖,等植株全枯萎就開挖,
以後種植應該相隔一週,不然每天都在吃馬鈴薯XD...
2017.03.08
哇~一手無法掌握啦~超有份量,手感超好啦~
今天再挖一盆,真是驚喜連連,從未如此大顆,
第一次感覺馬鈴薯的回饋超多的,真感謝!
還剩一盆,希望能再給滿滿的大~驚~喜!
2017.03.11
最後一盆開挖,就這樣?
不過上頭那三顆還算大,仍在驚喜之內~
感覺馬鈴薯很好種,也沒什麼費心照顧,
就基肥下好,苗長高時會下粒肥培土,如此反覆...
然後每天澆水,我這裡全是沙,乾得快得每天澆,
大概不到三個月時間,植株枯萎就能開挖,一挖就有滿滿的收獲~
這麼好種,下次打算種整排的,那馬鈴薯就能每天吃到吐了~~~
第三次種植記錄~ |
八月整理黑金剛花生種植區時,就預留一畦準備要種馬鈴薯,
最近雖然中午很熱、早晚很涼,也應該可以開始準備種植了。
2017.11.28
買了19顆馬鈴薯準備來育苗,這些花了200元,
特別挑芽點已經開始冒芽的,這樣育苗比較快,
找個陰涼的地方鬆土灑水放置馬鈴薯,讓環境潮濕有助發芽,
等芽點開始萌芽,再來切塊,等一、二天切面癒合後就可種植。
馬鈴薯育苗當然不能整顆這樣露天放著,
晚上就被老鼠拖去吃光光,當然要保護好~
回收場買到這種大盆子,又厚、又重,蓋著剛剛好,
除非老鼠鑽進去,不然要用鼠手抬高盆子是不可能的,
蓋著可防曬又保濕、保暖,芽點應該很快就長新苗了~
2017.12.02
放置才四天,馬鈴薯都已經發芽了~
再放幾天讓芽眼更大些再來切塊,
希望一顆可以切出十塊芽眼,一塊芽眼可以長出十顆來,
買19顆馬鈴薯,可以種回收成190顆一樣大的,呵呵~~
之前準備好的馬鈴薯種植區,得重新整地下基肥了~
2017.12.10
啥~長根了?太快了吧~我一點準備都沒有...
想說這兩天才要切塊,這下進度全部往前擠,
幸好下午有陽光、天氣乾燥,趕緊切塊風乾,
本來想用活性炭粉來塗切口,這下來不及了!
看明天切口是否已乾,乾了明天就得趕緊種植,
不然這些根可能就來不及救了~
2017.12.11
上週已經對種植畦重新下肥鬆土,
9號跑趟北港牛墟,買把手拉犁回來拉溝,
用對工具比較省力、省時、省腰酸,
這樣馬鈴薯薯塊就能直接放置溝內覆土。
19顆馬鈴薯昨天下午一共切了164塊薯塊,
天啊~一塊薯塊若長10顆,那不就有1640顆?
若一塊換一顆,那也有164顆,投資報酬率也太好了吧~
薯塊放置後,輕覆土蓋過薯塊即可,等小苗長出再持續覆土,
昨天下午已經澆足水,輕覆土後不用再澆水,以免過濕薯塊腐爛。
2017.12.26
馬鈴薯地植15天的情況,長很快~
看起來所有的芽點薯塊都有長苗出來,
成長的速度比其他的作物快,時間對、氣候對吧!
再對的時間種植對的作物,就會有好收成!
希望是這樣~哈!
馬鈴薯長太快,也到了施肥培土的時候了,
因為馬鈴薯不用開花就能結薯塊,就給4-2-6肥,
輕灑一層在植株附近,再把中間的砂土撥下覆蓋,
往後植株再長高,就繼續施肥培土直到最後收成,
現在砂土看起來是「山」字,最後會變成「凹」字。
2018.01.02
馬鈴薯長太快,才過一週又可以施肥培土了~
看上一張一週前的苗株還那麼小,生長真是驚人!
一樣給予4-2-6肥,這次灑比較多,因距離根遠,
一般我都會培土到最下面的葉子,以後長高再培,
如果照這樣生長,應該可以每週都少量施肥培土了。
2018.01.12
馬鈴薯已經地植滿一個月了,長真快~
上次(右上角圖)10天前施肥培土後,
現在長得超茂盛的,不知採收拉起來會不會只有根?哈~
今天再次施肥4-2-6並培土,原本土堆已從山型變為M型,
再來應該不用再培土了,也沒法培,除非馬鈴薯跑出來~
2018.02.14
嚴重懷疑有龍捲風經過~不然怎麼會這樣?
之前就長得漂漂亮亮的,現在東倒西歪?
怕斷我也不敢去扶正,也沒多餘沙土可以培,
只能就這樣讓它躺著長,想長眠我也沒辦法~
2018.02.17
挖咧~這是快成熟了?還是要掛掉了?
被風吹倒就算了,現在開始黃葉子?是怎樣?
本來還想說這次長得不錯,現在變這樣?
只能等到全部都枯萎了再來開挖,
希望能讓我挖到東東,不要只有根鬚嘿~
2018.02.25
早上看這幾株都乾枯了,來挖看看~
幸好還有得吃,至少一株換兩顆,哈~
已經種2個半月,應該還沒有完成成熟,
但這樣大小已經能吃,我就很滿足了~
其他看能不能撐超過100天或120天,加油嘿~
2018.03.03
現在馬鈴薯枯萎到哪裡就挖到哪裡~
每天有吃不完的馬鈴薯,不吃怕發芽~
邊挖時在想,年底應該可以種一整片試試,
感覺馬鈴薯很好種,只要種超過2個半月就有得吃,
雖然有賣像的不多,但至少可以換點肥料錢回來~
2018.03.11
已經種好、種滿三個月,全部開挖~
之前先乾枯的先挖,已經挖了幾次,
早上還能挖這麼多?真是大出我的想像~
當初19顆馬鈴薯切了164塊薯塊,
種植三個月能回收這麼多,真的是太滿意了!
看來年底可以擴大種植,吃不完就賣賣看了~
這次種植有個意外,就是我太低估太陽的威力了~
為了保持砂土潮濕,幾乎見表沙乾燥就灑水,
結果水還沒滲到裡面就蒸發,後來才發現一挖全是乾沙,
這可能是還沒兩個月半月植株就開始乾枯的原因,我想~
下次種植要多注意沙土的含水量,不要讓它太乾燥了~
第四次種植記錄~ |
2018.11.10
馬鈴薯開始育苗了~
昨天午後上市場買馬鈴薯,人家都在收攤了,哈~
剛好瞄到地上一籃還沒收,耶~就是馬鈴薯~
客人(奧客)上門哪有不賣的道理?
我就蹲在籃邊挑整籃的(奧客+1),最後得這30顆。
早上先將砂土澆濕(剛好有這盆砂土),擺好馬鈴薯,
上頭再蓋上相同的盆子來悶(保持潮濕),希望快點發芽。
這次種植區比較長,上次20顆切164芽塊,這次希望有200芽塊!
2018.11.15
這樣悶(濕氣),很快就發芽了~
再悶幾天讓芽點更大一些再來切塊,
切塊後也要曬太陽幾天讓切面癒合,
而種植區這幾天也要趕緊下基肥翻耕,
希望芽點不要跟上次一樣,很快就長出根來~
2018.11.17
早上風和日麗、風吹有點涼,讓我不免哼起......
人生短短幾個秋啊~不醉不罷休~東邊我的美人哪,西邊黃河流~
來呀~來個酒啊~不醉不罷休~愁情煩事別放心頭 ~~~
30顆種薯切塊花了一個多小時,共有254小塊,比我預期的多,
先移至陰涼處讓切面風乾,過幾天就可以放置種植區了!
整個下午都在哼這段:
人生短短幾個秋啊~不醉不罷休~東邊我的美人哪,西邊黃河流~
來呀~來個酒啊~不醉不罷休~愁情煩事別放心頭 ~~~
上週灑了蚵貝粉後,翻耕放置並澆水至今,
灑了兩大杓4-2-6有機肥當基肥再翻耕,
做寬畦後,拉出兩條深溝,溝底準備放置馬鈴薯塊,
在薯塊切口風乾癒合前,這兩溝要灌水讓它潮濕,
薯塊放入掩蓋後就不能再澆水,以免薯塊腐爛。
2018.11.19
馬鈴薯塊切口已經風乾癒合,下午放置種植區,
由於薯塊數量多,大概10公分距離放置一塊,希望不會太靠近,
放置後輕輕覆土約2~3公分,讓芽點輕鬆冒出土,
往後再一層有機肥、一層覆土,慢慢讓馬鈴薯夠肥成長。
我要的結果不多,一薯塊結一顆「大」薯就好,我真的不貪心~
2018.12.09
馬鈴薯已經種20天,出苗應該有九成以上了,
整體看來還不錯,
2018.12.15
馬鈴薯的生長速度真的很快,
雖然長得不齊全,但應該全部都出苗了~
植株高度也夠了,準備第一次施肥培土,
因為馬鈴薯不開花就能結果,所以用426來追肥。
2018.12.20
上午進行第一次的施肥培土,
使用有機農業適用的426有機粒肥,
在原溝內灑肥後再將砂土覆蓋溝內,
因前幾次的種植經驗,這品種馬鈴薯不會因培土而往上結球,
所以計畫再施肥培土一次,砂土厚度應該就夠了!
2019.02.07
馬鈴薯種還沒3個月就可以開挖了嗎?
好多已經枯萎,不挖出也是不行,怕潮濕後又冒芽,
今年冬天怎麼這麼熱?今天中午都可以開冷氣了,
是因為太熱而生長障礙呢?還是土裡有蟲在咬呢?
整株枯萎的先挖出來,看情況幾天後又有得挖了~
枯萎的挖出這些馬鈴薯,有大有小,就是沒當初買的大?
因為還沒有到達採收時間,所以全部都是偏小顆,
而且有蟲咬的傷口,開挖的時候都沒挖到蟲蟲啊?奇怪?
去年這裡第一次種,生長狀況都還不錯,這次怎麼了?
2019.02.20
馬鈴薯種滿三個月就枯萎?似乎有點快~
只好全部開挖,以免蟲害問題越來越嚴重!
才一開挖就找到把馬鈴薯咬成窟窿的兇手,
原以為是雞母蟲咬的?開挖卻沒發現雞母蟲,
倒是我手上抓著這蟲有一些在挖沙把自己埋了~
馬鈴薯都被我挖出來,這隻還在吃?還是還在睡?
兩支手很像鼴鼠的大手,掙扎要撥開我的手,感覺力量很大哦~
這蟲的下場當然就是拿去餵雞,賠償我馬鈴薯的損失!
蟋蟀與螻蛄
危害習性:
有些蟋蟀生活於土表的草地上,也有的蟋蟀或螻蛄生活在土中,
直接吃食幼嫩的根部組織,並且在土內挖掘穴道而使根部斷裂或受傷,
因而地上部生長不良甚或枯死。
夜間活動旺盛,會爬出土穴而至地面活動,日間都潛伏在土穴中。
成蟲在土室中產卵,一次數拾粒。初孵化若蟲乳白色,後漸變為褐色。
多半僅在發芽期以及幼苗期對植株影響較大,待植物長大後並不造成嚴重傷害。
防治方法:
一般在田埂肩、雜草叢生處、或是潮溼膨鬆且又多腐植質的土壤中較易發生。
盡量消除在苗圃周圍適合蟋蟀與螻蛄生存的環境,
例如清除雜草,土壤使用前經過充分的翻耕與乾燥,
避免使用未熟的堆肥等均可以減少其發生機會。
這次種植馬鈴薯,豈是一個「慘」字可以形容~
除了玻璃珠大小的,其他全被咬洞,無一倖免~
上次種植還有得分享,這次僅能自己含淚慢慢吃了~
2019.02.22
馬鈴薯太多吃不完,炸成薯條應該大人小孩都愛吃吧~
家裡沒油可炸,只好請海產餐廳幫忙炸薯條,不然哪來這麼多油~
切條泡水瀝乾直接炸,撈起灑些鹽粉,超級大薯霸薯條就完成了!
好幾年沒有吃過速食店的薯條,吃自己種的,應該就是這味道。
吃薯條再配可樂,啊~完美~~~
全站熱搜